不过

不过的解释

词语不过

拼音bù guò

注音ㄅㄨˋ ㄍㄨㄛˋ

词性副词连词

近义词不外但是只是可是然而

基本解释
不过 bù guò
(1)
 
[cannot be better] ——用在形容词性的词组或双音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很高
那就再好不过
(2)
 
[buthoweveronly] ——作连词,表示转折,只是
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清·洪亮吉《治平篇》
病人精神还不错,不过胃口还不好
(3)
 
[onlyjustmerely;nothing but;no more than]∶副词,指明范围;只,仅仅
不过是个小孩子

引证解释
1. 无差错。《易·豫》:“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 孔颖达 疏:“若天地以顺而动则日月不有过差,依其晷度。”
2. 不超越;不能超越。《管子·立政》:“凡上贤不过等,使能不兼官。” 尹知章 注:“谓上贤虽才用絶伦无得过其劳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宋 曾巩 《与王深甫书》:“比承諭及 介父 所作 王令 誌文,以为 杨子 不过,恐不然也。”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二段:“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是几千年的老古语,还有个错!”
3. 不经过;不进入。《淮南子·说山训》:“ 曾子 立孝,不过 胜母 之閭。”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望城不过,面邑不游。”
4. 不能通过,有阻碍。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 段成式 ﹞牧 庐陵 日,常游山寺,读一碑文,不识其间两字,谓宾客曰:‘此碑无用于世矣, 成式 读之不过,更何用乎。’” 明 刘若愚 《明宫史·内府职掌》:“凡背书不过、写倣不堪,或损污书倣、犯规有过者,词林老师批数目,付提督处责之。”
5. 过意不去。《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老汉却是看你们不过,今日賷助你些少本钱,胡乱去开个柴米店,撰得些利息来过日子,却不好么?”
6.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最高。意谓到了极点。《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回:“这 吴月娘 心中还气忿不过,便喝駡道:‘怪贼奴才!不与我走?’”《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陈定 见他聒絮不过,回答他几句起来。”《儒林外史》第十回:“究竟也是个俗气不过的人。” 郁达夫 《十三夜》:“这两个字,在月光底下看将起来,实在是写得美丽不过。” 陈学昭 《在一个铁路员工的家里》:“‘入乡随乡’,这真是一句现实不过的真理,你要是太主观,你就只有碰壁。”
7. 副词。只;仅仅。《老子》:“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以时进见者不过一二亲信,直臣义士往往抑塞。”《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况且我既为官,做我配的须是名门大族, 焦 家不过市井之人,门户低微,岂堪受朝廷封誥,作终身伉儷哉?” 杨沫 《不是日记的日记》:“我不过是个拉幕的人,或者是个拙劣的讲解员或报幕员而已。”
8. 连词。只要。 唐 杜甫 《有感》诗之三:“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
9. 连词。只是。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孩子来了,就让他在乡下悄悄住两天,不过千万别出门去。”
10. 螳螂的别名。《尔雅·释虫》:“不过,蟷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螳螂》:“蟷螂,两臂如斧,当辙不避,故得当郎之名。俗呼为刀螂, 兖 人谓之拒斧,又呼不过也。”

相关汉字

不过相关词语
通过不是不会不同不要过程不断经过过去不错是不是不少不得不仅超过不可不用不再过来不好不到不想不敢不了不管不足不如不够对不起不在不但不行不得不不大不必见过差不多不禁不然不良不对不久不住不见不怕只不过不详不论不好意思不起不满不肯不让不下透过不成不已要不不上不一定
不过相关成语
八仙过海八仙过海,各显其白黑不分百不失一饱人不知饿人饥抱不平抱负不凡逼不得已鄙夷不屑闭门不出变化不测冰炭不投百思不得其解百闻不如一见半面不忘半生不熟半新不旧饱汉不知饿汉饥卑不足道鞭不及腹鞭长不及表里不一不差上下不打不相识不打自招不得人心不懂装懂不干不净不尴不尬不敢高攀不敢后人不敢造次不攻自破不顾死活不顾一切不管三七二十一不慌不忙不羁之民不计其数不记前仇不加思索不稼不穑补过饰非不拔一毛不败之地不测之祸不见棺材不下泪不解之缘不经世故不胫而走不拘一格不绝如线不看僧面看佛面不可枚举不可磨灭不可奈何不能自拔不期而会不期而同不仁不义
按结构查词
按词性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