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

尚书的解释

词语尚书

拼音shàng shū

注音ㄕㄤˋ ㄕㄨ

基本解释
尚书 shàng shū
[Shang Shu]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尚”即“上”,《尚书》意即上古之书。相传由孔丘编选而成,传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补充进去的,如《尧典》、《皋陶谟》、《禹贡》等。西汉初存二十八篇,用当时通行文字书写,即《今文尚书》。另有相传汉武帝时在孔丘住屋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已佚。东晋梅赜(一作梅颐、枚颐)又伪造《古文尚书》。后来《十三经》中的通行本,即《今文尚书》与梅氏伪书的合编,宋人开始怀疑梅氏伪书,至清渐成定论。今文各篇内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如《盘庚》反映商代奴隶社会的情况、《禹贡》记述战国时黄河、长江两流域的地理等
尚书 shàng shū
(1) [a 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中国古代官名。执掌文书奏章。作为官名,始置于战国时,或称“掌书”。秦为少府属官,汉武帝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地位逐渐重要。后各朝均有设置,清代相沿不改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
(2) [minister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明清两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长官
兵部尚书

引证解释
官名。始置于 战国 时,或称掌书,尚即执掌之义。 秦 为少府属官, 汉武帝 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地位逐渐重要。 汉成帝 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办事。 东汉 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从此三公权力大大削弱。 魏 晋 以后,尚书事务益繁。 隋 代始分六部, 唐 代更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从 隋 唐 开始,中央首要机关分为三省,尚书省即其中之一,职权益重。 宋 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名,行政全归尚书省。 元 代存中书省之名,而以尚书省各官隶属其中。 明 初犹沿此制,其后废去中书省,径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遂等于国务大臣, 清 代相沿不改。

相关汉字

尚书相关词语
时尚图书证书书库读书书记图书馆书籍书店书名书面全书秘书说明书和尚看书书签书法电子书书目丛书书刊书写书评新书文书书生书城书架书房书屋书画高尚好书书友情书通知书书页书院教科书书本崇尚申请书百科全书书包风尚书信上书念书教书藏书书桌参考书板书天书委托书购书新华书店书香白皮书
尚书相关成语
闭门读书秉笔直书读书百遍,其义自读书破万卷白面书生博览群书大书特书掉书袋焚书坑儒家书抵万金口尚乳臭礼尚往来三余读书书不尽言书香门第无巧不成书一息尚存一介书生映雪读书远来和尚好看经知书达礼罄竹难书琴棋书画史不绝书世代书香十年读书书声琅琅书生之见书香人家书香世家四书五经有脚书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奋笔疾书胜读十年书书声朗朗文弱书生书香铜臭著书立说为时尚早书呆子公车上书对着和尚骂贼秃当一天和尚撞一天走了和尚走不了庙远来的和尚会念经知书明理尚方宝剑官样文书指着和尚骂贼秃歪嘴和尚瞎念经歪嘴和尚高尚娴雅读万卷书,行万里惟有读书高跑了和尚跑不了寺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蒋干盗书躲得和尚躲不得寺儒家经书
按结构查词
按词性查词